
2025年高效钙钛矿光伏制造:太阳能的突破时代。下一代生产如何推动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市场扩张。
- 执行摘要:2025年市场快照与关键驱动因素
- 技术概述:钙钛矿光伏以及效率里程碑
- 制造创新:扩大高效生产
- 竞争格局:领先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成本分析:资本支出、运营支出与LCOE趋势
- 市场预测2025-2030:复合年增长率、产量与收入预期
- 供应链与原材料:采购、可持续性与瓶颈
- 监管环境与行业标准
- 新兴应用:串联电池、建筑集成光伏与柔性模块
- 未来展望:挑战、机遇与2030年路线图
- 来源与参考
执行摘要:2025年市场快照与关键驱动因素
全球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市场将在2025年迎来重大转型,推动因素包括快速的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以及对可扩展、具成本效益的太阳能解决方案的紧迫需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功率转换效率和低成本生产潜力而闻名,正从实验室规模的突破转向商业规模的制造。在2025年,多个行业领袖和财团正在加速钙钛矿PV技术的推广,试点生产线和早期商业模块已进入市场。
2025年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满足全球脱碳目标所需的更高效率太阳能模块、钙钛矿材料在串联和轻量应用中的灵活性、以及相比传统硅PV承诺的低资本支出滚动生产工艺。像Oxford PV这样的公司处于前沿,已宣布在德国加大其钙钛矿硅串联电池生产线的产能,目标是商用模块的效率超过25%。同样,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正在投资钙钛矿串联技术,利用其在异质结和先进电池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推动下一代模块的规模化。
在亚洲,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正在推进大面积钙钛矿模块的生产,报告的认证模块效率超过17%,并希望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同时,GCL科技集团正在探索钙钛矿-硅串联集成,融入其已建立的PV制造生态系统。这些努力得到了欧洲钙钛矿倡议(EPKI)等合作项目的支持,汇聚了行业与研究利益相关者,以解决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标准化方面的挑战。
2025年市场快照显示,钙钛矿PV制造正从试点向早期商业化阶段转变,初始生产能力在数十兆瓦,计划到2027-2028年实现千兆瓦级扩张。尽管关键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长期操作稳定性和关键材料的供应链发展方面,但该行业得到了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强有力政策支持,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熟PV制造商寻求多样化其技术产品组合。
展望未来,高效钙钛矿PV制造的前景乐观。随着公司展示可融资的模块寿命并扩大生产,钙钛矿技术预计将在下一波太阳能部署中发挥关键作用,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新型的形式因子,加快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
技术概述:钙钛矿光伏以及效率里程碑
钙钛矿光伏技术已迅速崛起为太阳能领域的变革性技术,主要得益于其卓越的功率转换效率和低成本、可扩展制造的潜力。钙钛矿结构通常基于混合有机无机铅卤化物,能够实现强光吸收和高效电荷传输,因而非常适合用于下一代太阳能电池。自推出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认证功率转换效率急剧上升,从2009年的低于4%跃升至2024年的超过26%。这一增长轨迹与传统硅光伏在相应时间段内的性能提高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过了。
截至2025年,行业的重点已从实验室规模的突破转向开发高效、稳定且可扩展的制造流程。一些公司在这一转型的前沿。来自英德的Oxford PV已开创性地实现了钙钛矿-硅串联电池的商业化,获得超过28%的认证效率,并在布兰登堡工厂针对大规模生产。该公司的方法利用了现有的硅电池基础设施,集成钙钛矿层以提高整体模块效率。类似地,瑞士制造商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已宣布计划将钙钛矿技术整合到其产品路线图中,目标是为屋顶和公用事业规模的应用提供高效模块。
在亚洲,TCL及其子公司TCL中环新能源科技正在投资钙钛矿研发和试点生产线,重点开发可扩展的卷对卷和喷墨打印技术,适用于大面积模块。这些方法相比传统硅晶圆工艺在制造成本和材料使用上承诺显著降低。同时,汉华解决方案正在探索钙钛矿-硅串联架构,利用其在全球太阳能市场的既有市场地位加速商业化。
国际能源署(IEA)和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等行业机构正在密切关注钙钛矿技术的发展,强调这一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在串联构型中的效率有望超过30%。对2025年及以后的展望显示出稳定性、规模扩大和与现有光伏制造线集成的快速进展。当领先制造商从试点转向千兆瓦级生产时,钙钛矿光伏技术将扮演全球向高效、成本效益太阳能过渡的关键角色。
制造创新:扩大高效生产
2025年是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的关键时期,各大行业正由实验室规模的突破转向工业规模生产。近期可扩展沉积技术、串联电池集成和工艺自动化的进步推动了这一转变,多个行业领袖和财团在商业化努力中抢占先机。
最重要的制造创新之一是采用卷对卷(R2R)和槽炮涂布工艺,这使得在柔性基板上实现钙钛矿层的连续高通量制造成为可能。像Oxford PV和Saule Technologies这样的公司已展示了利用这些方法的试点生产线,在串联配置中实现超过25%的模块效率。尤其是Oxford PV,已在其位于德国布兰登堡的工厂扩大了钙钛矿-硅串联电池的生产,目标是在2025年及以后实现千兆瓦级产出。
自动化和在线质量控制也正在钙钛矿PV制造线中集成。瑞士光伏设备制造商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正在与钙钛矿开发商合作,适应其精密涂布和激光结构工具,用于钙钛矿-硅串联模块。这些创新预计将降低缺陷率并改善产量,解决了推动钙钛矿生产扩张的一个关键挑战。
材料供应链的发展是另一个关注点。像Dyesol(现为Greatcell Solar)和Saule Technologies这样的公司正在投资于工业规模下钙钛矿前驱体的合成和纯化,确保质量的一致性和环境的合规性。正在进行的努力包括用较少毒性的替代品取代铅,多个试点项目在2025年已在进行中。
展望未来, 高效钙钛矿PV制造的前景乐观。行业路线图预计,钙钛矿-硅串联模块的首批商业安装将在2025年底前在欧洲和亚洲落地,预计通过2027年实现快速的产能扩张。国际PV质量保证工作组和其他行业机构正在努力标准化测试和认证协议,以进一步支持市场采纳。
总之,2025年有望成为钙钛矿PV制造的突破年,规模化处理、自动化和供应链整合的创新将使该技术在全球太阳能市场实现主流部署。
竞争格局:领先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5年,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的竞争格局以快速技术进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关键参与者从实验室规模创新转向商业规模生产的兴起为特征。多个公司处于前沿,利用专有工艺和形成联盟来加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
最显著的参与者之一是Oxford PV,这家英德合资公司因在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受到认可。2024年,Oxford PV宣布在德国完成其首条大规模生产线,目标是模块效率超过25%。该公司与瑞士PV设备制造商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扩大生产和将钙钛矿技术整合到现有硅模块生产线中至关重要。Meyer Burger因其在异质结和SmartWire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闻名,正在积极探索钙钛矿集成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在亚洲,TCL及其子公司TCL中环新能源技术在钙钛矿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旨在利用其大规模生产能力。TCL中环作为主要的硅晶圆供应商,正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串联模块,结合钙钛矿和硅,预计试点生产线将在2025年投入运营。
中国的GCL科技集团也在进入钙钛矿市场,利用其在多晶硅和晶圆制造中的既有地位。GCL正投资于试点生产线,宣布有意商业化钙钛矿模块,专注于成本降低和可扩展性。
在美国,First Solar—薄膜PV的领导者—已表达对钙钛矿研究的兴趣,探索可能与其碲化镉(CdTe)技术互补的混合方法。虽然First Solar的商业钙钛矿产品尚未上市,但其研发活动和潜在的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未来的竞争者。
战略伙伴关系是该行业的一大特点。技术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对克服与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成本相关的挑战至关重要。截至2025年,预计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新兴参与者和成熟的PV巨头将争相实现商业可行性并在高效钙钛矿领域获得市场份额。
成本分析:资本支出、运营支出与LCOE趋势
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的成本结构正在迅速发展,因为该技术正从实验室规模的突破转向商业规模的生产。在2025年,钙钛矿PV制造线的资本支出(CapEx)明显低于传统硅基光伏,主要得益于更简单的沉积工艺和减少的材料需求。例如,兼容钙钛矿材料的卷对卷和槽炮涂布技术能够在能耗更低和加工步骤更少的情况下实现高通量生产,相比硅晶圆制造大幅降低成本。像Oxford PV和Saule Technologies这样的公司正在积极扩大生产,试点生产线则通过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低温处理来展现CapEx优势。
运营支出(OpEx)同样受到钙钛矿材料固有特性的积极影响。能够在常温或低温下处理钙钛矿降低了能耗,而丰富且便宜的前驱体材料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此外,钙钛矿制造线的模块化设计允许灵活的扩展,从而最小化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例如,Saule Technologies强调了其喷墨打印方法的成本效益,减少了材料浪费并实现了快速的生产周期。
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是评估钙钛矿PV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在2025年,高效钙钛矿模块的LCOE预计将在竞争中保持高度竞争力,且在某些情况下将低于传统硅PV,尤其是在商用场景中模块效率超过25%时。钙钛矿与硅的串联结构,正如Oxford PV所追求的,进一步增强了能量产出并通过最大化太阳能谱的利用降低了LCOE。随着生产产量的提高和规模经济的实现,国际能源署(IEA)等行业机构预计,到2020年代末,钙钛矿系统的LCOE将持续受到下行压力。
展望未来,钙钛矿PV制造在成本降低方面的前景仍然强劲。对自动化、材料优化和工艺集成的持续投资预计将进一步降低CapEx和OpEx。随着包括Oxford PV和Saule Technologies在内的更多公司向千兆瓦级生产迈进,钙钛矿行业有望在全球交付一些最低的LCOE数值,加速高效PV的全球采纳。
市场预测2025-2030:复合年增长率、产量与收入预期
全球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市场在2025至2030年间有望实现显著扩张,推动因素包括快速技术进步、投资日益增加及对可扩展、成本效益太阳能解决方案的紧迫需求。截至2025年,多家领先公司已从试点规模转向早期商业规模生产,聚焦于钙钛矿-硅串联模块和全钙钛矿结构。这一转变预计将催化稳健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以及生产量和市场收入的 substantial increases.
行业对2025-2030年的预测显示,高效钙钛矿PV制造的CAGR预计在35-45%之间,超越传统硅PV的增长率。这一加速的背后是像Oxford PV这样的主要参与者的入场,该公司在德国开始了钙钛矿-硅串联电池的商业生产,目标模块效率超过25%。同样,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也在投资钙钛矿串联电池生产线,旨在加大欧洲的制造能力。在亚洲,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正在推进卷对卷的钙钛矿模块生产,多个试点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营,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千兆瓦级设施。
到2025年,高效钙钛矿PV模块的全球年生产能力预计将达到500-700兆瓦,预计到2030年将激增至5-8吉瓦,随着新工厂的上线和现有生产线的升级。钙钛矿PV模块收入预计将从2025年的不足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超过40亿美元,前提是模块的稳定性、认证和可融资性持续改善。欧洲联盟的绿色协议和美国的通货膨胀减少法案预计将进一步刺激对本土钙钛矿PV制造的需求和投资,支持区域供应链和劳动就业。
关键市场驱动因素包括钙钛矿模块的优越功率转换效率、更低的能量回报时间,以及轻量、灵活和半透明应用的潜力。然而,市场前景依赖于克服与长期稳定性、铅管理和大规模工艺标准化相关的挑战。像Heliatek和Solliance这样的行业财团正在积极与制造商合作,以解决这些瓶颈并加速商业化。
总之,从2025到2030年的这段时期预计将标志着高效钙钛矿PV从小众试点项目转型为主流的多吉瓦市场细分,具备强大的增长前景,并对全球可再生能源组合产生越来越多的贡献。
供应链与原材料:采购、可持续性与瓶颈
在2025年,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的供应链特征是快速创新与新出现的挑战,特别是在原材料的采购和可持续性方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依赖于一类独特的材料——通常是混合有机无机的铅或锡卤化物——它们提供高功率转换效率并兼容可规模化的制造流程。然而,行业的增长与这些材料的可用性、成本及环境影响密切相关。
核心原材料包括碘化铅、甲基铵或甲酰胺盐、锡化合物(用于无铅变体)和特殊溶剂。高纯度碘化铅和有机阳离子的供应目前由少数化学品供应商主导,Merck KGaA(在北美也被称为EMD Electronics)和Alfa Laval是PV行业特殊化学品和工艺解决方案的著名提供商。这些公司正在投资扩大其生产能力并改善其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包括实施绿色化学原则和封闭式循环回收溶剂和前驱体。
可持续性问题正在推动减少或消除钙钛矿配方中的有毒铅的努力。多家制造商,如Oxford PV和Saule Technologies,正在积极开发无铅或减铅的钙钛矿电池,探索基于锡的替代品和封装策略以降低环境风险。这些公司还在确保锡的负责任采购方面进行努力,因其可能与冲突矿物有关而受到审查。
随着试点生产线规模扩大到千兆瓦级,供应链中正在出现瓶颈。高纯度前驱体的供应,尤其是在大面积模块的情况下,成为关键约束。此外,特殊基材(如柔性聚合物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及封装材料的供应在需求上升的情况下也承受压力。圣戈班和AGC Inc.是主要的先进玻璃和基材材料供应商,正在投资新产品线以满足钙钛矿PV的应用需求。
展望未来,行业预计将优先考虑垂直整合和本地采购,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和碳足迹。钙钛矿模块的回收和有价值材料的回收利用项目正在获得关注,多个试点项目在欧洲和亚洲展开。随着钙钛矿PV制造步入商业化,强有力的供应链管理和可持续采购将是推动该行业计划在2025年及以后成长的关键。
监管环境与行业标准
在2025年,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的监管环境正在迅速演变,反映出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日益商业相关性。随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实验室规模的突破向工业规模生产转变,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正在加大力度,建立具备安全性、性能及环境影响的可靠标准。
2025年的一个重要焦点是钙钛矿PV模块国际标准的协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在积极开发和更新与钙钛矿技术相关的测试协议,建立在其现有的IEC 61215和IEC 61730标准的基础上,后者适用于晶体硅模块。这些努力旨在应对与钙钛矿材料相关的独特稳定性和降解挑战,特别是在真实操作条件下。IEC正在与领先制造商和研究机构合作,以确保新标准反映封装、铅管理和加速老化测试方面的最新进展。
与此同时,UL Solutions(前身为保险商实验室)正在与钙钛矿PV生产商合作,调整其针对模块安全性和防火性能的认证方案,这些是进入北美及其他地区市场的先决条件。随着像Oxford PV和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这样的公司向钙钛矿-硅串联模块的商业化生产转型,这些认证变得越来越重要,旨在服务公用事业和居民市场。
环境法规也在趋紧,尤其是关于钙钛矿配方中铅的使用。欧洲联盟的欧洲委员会正在审查限制有害物质(RoHS)指令在钙钛矿PV中的适用性,这将可能影响铅含量和生命周期结束的回收要求。制造商通过投资铅隔离技术和探索无铅的钙钛矿替代品来应对,正如Saule Technologies及其他公司所展示的试点生产线。
像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和欧洲太阳能协会(SolarPower Europe)这样的行业财团正促进制造商、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以确保新标准支持创新与公众信任。展望未来,预计未来数年内将正式采用钙钛矿特定标准,加强对材料安全的监管审查,及将循环经济原则融入钙钛矿PV制造。
新兴应用:串联电池、建筑集成光伏与柔性模块
2025年,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的格局正迅速演变,串联电池、建筑集成光伏(BIPV)和柔性模块等新兴应用正在推动创新与商业兴趣。这些应用利用钙钛矿材料的独特特性——如可调节的带隙、轻便的形式和低温处理的兼容性——来解决传统硅PV的局限性,并开辟新的市场细分。
串联太阳能电池通过将钙钛矿层堆叠在硅或其他成熟PV技术之上,正在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在2024年,几家制造商报告的认证串联电池效率超过29%,试点生产线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商用部署的模块效率超过25%。来自英德的Oxford PV已宣布计划扩大其钙钛矿-硅串联技术,目标是在布兰登堡工厂实现千兆瓦级生产。该公司的路线图包括与现有硅模块生产线的整合,预计首批商业模块将在2025年上市。类似地,瑞士PV设备制造商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正在与钙钛矿开发者合作,调整其生产线以适应串联电池的组装,标志着行业的更广泛采用。
建筑集成光伏(BIPV)代表了另一条有前途的道路,因为钙钛矿模块可以设计为半透明、可调色和轻质结构。这使得钙钛矿模块能够无缝集成到窗户、立面及其他建筑元素中。像Solaronix和Energies SA这样的公司正在积极开发钙钛矿基BIPV原型,目前在欧洲展开试点安装。这些努力得到了与建筑和玻璃制造商的合作支持,旨在展示长期稳定性和在实际环境中的美学多样性。
柔性钙钛矿模块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和离网应用中也正在受到关注。将钙钛矿层沉积在塑料或金属箔上的能力,采用卷对卷工艺,提供了显著的成本和重量优势。中国主要PV制造商GCL科技集团已宣布聚焦柔性钙钛矿模块的研发,计划在2025年进行现场测试的商业样品。这些发展与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学术公司的持续努力相辅相成。
展望未来,预计未来几年将加速这些新兴应用的商业化,推动因素包括钙钛矿稳定性、规模化生产的持续改进,以及与现有PV基础设施的整合。随着领先制造商扩大试点生产线并在价值链中 forge partnerships,钙钛矿基的串联、BIPV和柔性模块有望在全球太阳能市场中发挥变革性作用。
未来展望:挑战、机遇与2030年路线图
截至2025年,高效钙钛矿光伏(PV)制造的未来展望彰显了重大潜力和显著挑战。该行业正从实验室规模的突破迈向工业规模的生产,多家关键参与者和财团正在推动这一演变。像Oxford PV和Saule Technologies这样的公司处于前沿,已展示出超过28%认证效率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并正在扩大试点生产线。特别是Oxford PV已宣布计划在德国扩大商业生产,目标锁定建筑集成光伏(BIPV)和屋顶太阳能市场。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在2030年前的广泛采纳之路上仍面临多项挑战。最紧迫的技术难题是钙钛矿材料在真实世界条件下的长期操作稳定性,包括暴露在潮湿、热和紫外线下。应对这些问题的努力正在进行中,行业领袖正在开发封装技术和成分工程。此外,关键前驱材料(如铅和特殊有机化合物)的供应链必须得到确保并变得可持续,以支持千兆瓦级的生产。
在监管和环境领域,钙钛矿配方中铅的存在引发了审查。行业团体和制造商正在合作开发回收协议,并探索无铅替代品,但后者在效率上目前仍然滞后。像弗劳恩霍夫ISE这样的组织正在与制造商合作,建立生命周期管理和环境安全的最佳实践。
随着钙钛矿PV技术提供轻量、灵活和半透明模块的潜力,新的市场正在打开,包括便携式电子产品、车辆集成和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低的温度解决方案制造过程相比传统硅PV能够实现更低的资本支出和能耗,这将加速全球的部署,特别是在新兴市场。
展望2030年,高效钙钛矿PV制造的路线图可能包括混合串联模块、稳定性进一步改善,以及建立稳健的回收与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技术开发商、材料供应商和已建立PV制造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如Oxford PV和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之间的合作——预计将在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果当前趋势持续,钙钛矿PV在十年末可能会占据新太阳能安装数量的显著份额,前提是技术和监管挑战能够有效解决。
来源与参考
- Oxford PV
- 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
-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 国际能源署
- 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 Saule Technologies
- First Solar
- Heliatek
- Solliance
- Alfa Laval
- AGC Inc.
- UL Solutions
- 欧洲委员会
- Solaronix